第78节
《收藏m.pomoxs.cc第一时间阅读完本小说》
见外了吗?快点抬进来,别让人看到……”
雍闿命人将大箱子抬进来,打开,就见里边冷嗖嗖,阴森森,全都是刀枪等凶器。雍闿带来的人,抓起长刀架在张裔的颈子上。就听雍闿笑道:“张太守,听说你正在侦破前太守正昂被刺案,有没有这回事啊?”
张裔:“有……你们要干什么?”
雍闿笑道:“不用侦破了,实话告诉你,正昂就是我杀的。”
“你杀的……”张裔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:“为啥呀?”
雍闿笑道:“因为我是潜伏在西蜀的东吴地下特工,刚刚接到上级组织的任务,让我们捉一个俘虏送回去。东吴那边,新发明了许多刑具,想用俘虏试验一下效果有功能。”
倒霉的太守张裔,被捆了手脚,装进箱子里。雍闿的人化妆成客商,将箱子抬到船上,顺风直下,驶向了东吴。
【10.诸葛亮大战特工】
将太守张裔掳走之后,雍闿就占据了南中,派了他最得意的徒弟孟获,深入到边疆的少数民族部落,大肆制造谣言。
孟获说:“乡亲们,父老乡亲们,我是孟获,是你们的知心人。我来是告诉你们,你们的不幸到来了。知道那个谁,诸葛亮吧?就是南阳锄地的那个农民工,他现在巴结刘备,当上了丞相,就要对你们下手了。为什么诸葛亮要对你们下手呢?因为他心眼坏啊,听说你们在山里幸福的生活,他就仇恨你们。所以他派了官员和兵将入山,要强迫你们每家给他上交三百条狗,普通的狗还不成,必须是胸部以上全是乌黑色,胸部以下全是雪白色的。请问你们有三百条长这模样的怪狗吗?另外,诸葛亮还要求你们,每家必须要给他进贡三斗玛瑙,请问你们家有那么多玛瑙吗?对了,还有断木,断木只有咱们山里有,最长的还不到两丈。但诸葛亮让你们每家交出三丈长的断木三千根,你们有这种型号的断木吗?”
当地的少数民族,听了孟获的话,全都吓坏了,说:“这个诸葛亮,真不是个东西,他心眼怎么这么坏哟?你等他来了,不打死他才怪。”
孟获笑道:“我知道你们大家同仇敌忾,但诸葛亮那家伙,也不是容易对付的。你们要听我的话,组织起来,我带领你们,打败诸葛亮。”
事情闹大了,诸葛亮听了很生气,就说:“你等我校对好这份公文,再和你孟获算帐。”
这时候秘书杨顒走进来,对诸葛亮说:“丞相啊,狗看家,牛拉车,厨子炒菜,清洁工打扫家务。每件琐碎的小事,都有具体人来做的,你丞相要腾出精力来,考虑更久长的国家大事。可你连公文抄写、收发校对这些活,都是你自己干。你谁也信不过,不肯放权,只会把自己累跨。”
诸葛亮神色肃穆的站起来,向杨顒行礼,说:“你说得太对了。”
然后诸葛亮坐下来,继续校对公文,改正错别字。
校对完公文之后,诸葛亮提一支劲旅,突入南中。老财主雍闿还在街上演讲,号招人民群众起来搞诸葛亮:“起来,大家起来,诸葛亮他是秋后的蚂蚱,真的蹦挞不了几天了……”演讲尚未结束,诸葛亮的大兵已经到了,雍闿当场被杀。
师傅死了,徒弟孟获很伤心,就集结夷人兵力,来打诸葛亮。
诸葛亮显然对孟获很喜欢,他轻易击败夷兵,逮住孟获,又故意放了他。孟获不忿,再集结兵力回来打,又被诸葛亮逮住。第三次孟获又打回来,再次被捉住,孟获终于踏实了。有本书叫《汉晋春秋》,感觉三擒三纵还不够过瘾,就又给添加了四次。搞到后来连正史《资治通鉴》都跟着瞎抄一气,再加上小说《三国演义》极尽忽悠之能事,结果搞得七擒七纵,俨然已经取代了正史。
七擒也好,三擒也罢,总之是诸葛亮逮到孟获非止一次,却不肯杀他,一定要让他来领导少数人民群众奔小康,这又是何故呢?
这是因为,刘备死前为诸葛亮施了个魔咒,拿诸葛亮和不成气候的曹丕相比。所以诸葛亮一定要北伐,只有找曹丕做对手,才对得起他的谋略和智慧。而蜀国又太小,战争资源短缺,诸葛亮舍不得把哪怕是一点点资源浪费在南疆。成本最低的法子,莫过于以夷治夷。所以诸葛亮选定了年轻的孟获,让他来替自己管理边疆。
因为孟获年轻,这就意味着边疆的权力结构,会长期的保持稳固。而如果委派内地官员的话,来的那些家伙哪个是盏省油的灯?莫不是能捞就捞,能贪就贪,搞到最后天怒人怨,实在是划不来。
收服了孟获,诸葛亮就一边校对公文改错别字,一边指点孟获,教导孟获。有消息说,后来孟获在蜀汉政府中,做官升到了御史中丞,总之是汉化严重。而孟获精训出来的夷兵,因为善于攀登爬山,被诸葛亮带去北伐,成为了一支特种兵,号称飞兵。
南四郡已经摆平了,诸葛亮终于开始了他的北伐之旅。如前所述,那些称雄一时的豪杰们,如刘备,如曹操,如关羽,如张飞,都已经死了。
此后的一段历史,将是诸葛亮一个人的独角戏。
第十六章 壮丽的绝响
【1.阿斗认错了人】
诸葛亮出祁山。历史的聚光灯,此时全都打在了他的身上。
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为了强化对读者的心理刺激,瞎掰说诸葛亮六出祁山。拜托,这祁山出一次,西蜀不知多少百姓身死家破,战争的成本很高昂,小小的蜀国,根本就出不起次六祁山。
诸葛亮只出了两次祁山,再加上一次北伐,基本上就把蜀国的战争资源消耗光了。在这三次规模性战争状态中,曾有过六次大的战役,所以被人附会成六出祁山。
战争资源消耗光了,也不能怪诸葛亮。这些战争资源就是不拿到战场上来用,也会被阿斗给啃精光。再者说,诸葛亮晚年,一个人能轰轰烈烈的发动六次大战役,这也蛮让人惊讶的。
先看看第一次出祁山的物资准备,诸葛亮准备了十万人的军粮、军服与刀、矛、盾牌、弓箭和箭头。此外,为了战争,他还命令李严移驻江州,让李严专门修筑一座城池。这城池肯定不是李严一个挖土垒砖,多少悲催的老百姓,放着正经日子不让过,被迫出来干这苦力活。
物资有了,连城都修了,诸葛亮坐下来,开始给阿斗写信。这封信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《出师表》,在信中,诸葛亮以父亲的身份,谆谆教导混帐阿斗,远小人,亲贤臣……但让人惊恐的是,诸葛亮却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小人,什么又叫贤臣,所以这个出师表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,但谁也没法子照着做。
你根本就不知道何谓贤人,何谓小人,又如何亲之远之?可诸葛亮,他为什么不给小人贤臣,下个精确的定义呢?
事实上,阿斗正是遵从了他的教诲,亲贤臣,远小人。唯一的麻烦,就是阿斗把贤臣和小人弄扭劲了。亲了小人,却远了贤臣,结果搞得这么个蜀国乌烟瘴气,乌七八糟,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。
人的自我认知是很主观的。哪怕是再坏再坏的坏蛋,也认为自己是贤臣,别人统统小人。如果不事先界定小人与贤臣的区别,这种远小人亲贤臣就等于白说,甚至比不说还要麻烦。原本阿斗没有分别心,大家一视同仁,突然之间他要在臣子们之间,选择出贤臣和小人来,这岂不是难为死阿斗?
诸葛亮之所以不说,是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