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节

    《收藏m.pomoxs.cc第一时间阅读完本小说》

,于是朝廷召开庆功表彰大会。会议上,各级领导纷纷发言,曰:“边荒之乱,差不多已经能看出个眉目来了,那韩遂也好,马腾也罢,都只不过是米粒之珠,没得光华可放。可问题是,这个董卓太不象话了,他今天打个胜仗,明天立个战功,咱们朝廷总得表示表示,意思意思吧?可这厮战功立起来没完没了,逼着咱们不停的奖励,把银子全都奖励给了他,咱们大家吃什么?”

    不能再让董卓这么搞下去了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啊!众人大声疾呼。

    但要如何做,才能够终止董卓的恶搞呢?大家群策群力,出主意想办法,终于决定用对付曹操的办法,明升暗降,将董卓的兵权剥夺。没了兵权,不信他董卓还好意思再立战功。

    史书上记载说,董卓的势力日愈强大,已经不再听从朝廷节制。朝廷为了摆平他,将其调任少府,欲夺其兵权。

    那么这个少府职务,又是个啥名堂呢?

    少府,始于战国,秦汉相沿,为九卿之一。掌山海地泽地税收和皇室手工业制造,为皇帝的私府……这个职位,类似于现今的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兼工商局局长。

    天使传旨而去,未已,董卓的回复来了。

    董卓在信上说:“敬爱的各级领导,接到新的任命,董卓我意气风发,卷起铺盖卷准备上路。我在心里暗下决心,绝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栽培,要在新的岗位上,再接再励,再立新功。可是我刚要出门,士兵们就拦在了我的面前,一个个哭得泪人一样,说:朝廷拖欠战士们的工资,还没有发放,运输的军粮,也因为路途断绝,始终未到货。现在士兵和家属们已经是饿得前心贴后心,饿到了两眼发黑的程度。士兵们一边哭诉,一边揪住我的衣襟,不许我去上任。敬爱的各级领导,我董卓是只要接到命令,就不打折扣的执行。执行命令之前,我先安慰一下这些快要饿死的士兵,等安抚好了,我一准来,不见不散……”

    大家把董卓的回复,看了一遍又一遍:啥意思?董卓这写的到底是啥意思?

    还能是啥意思?董卓不想再陪各级领导们玩了呗!可这是为啥呢?

    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思想冲动、头脑简单、杀了耕牛款待客人的莽撞少年;他也不再是那个将朝廷的赏赐,分文不取全部分发给将士的热血军人。那时候的董卓,头脑出奇的单纯。而他之所以单纯,那是因为他年轻,他输得起!

    当他杀掉家里唯一的耕牛时,并未想到那些豪爽的羌族勇士,能立即回匮他千匹牲畜。当他将朝廷赏赐的绢全部分给军士们的时候,也未必就存了立即收回回报的心思。只不过当时的他年轻,又有一身的好武艺,他有足够的青春可以挥霍。所以他坦荡,他无私。

    而现在,他生命的成本已经支付无几,衰老势无可挡的攫住了他。体力的消退,导致了他灵活的身手日趋臃肿。现在他唯一的本钱,就是他手中的权力,就是那些愿意服从他的命令的铁血军队。

    徜若把手中的军权拱手相让,那么他董卓还会剩下什么?

    一无所有!

    年轻人输不起,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年轻。而老年人的输不起,却是缘于他们知道自己的衰老。

    董卓已不再是昔日的董卓,而帝国,却仍然是此前的帝国。

    这认知的反差,从此让历史走上了一条必然之路。

    抗命!

    移师河东,董卓静观时局之变。

    【9.你来不来?】

    就在董卓抗命、移师河东的当年,他突然接到了朝中大将军何进的书信。

    信上说:“……矣乎哉,危乎难哉,朝政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现今有中常侍张让等人,霸占了皇宫,强迫天子管他叫亲爹,公然扰乱国家。我何进不才,好歹也读过几本书,知道类似的事情过去也曾经发生过。可记否老早老早时代的晋国,也曾落到这个地步,幸亏有贤士赵鞅,他发动了晋阳的军队,兴师勤王,赶走了君王身边的坏蛋。现在我要哐哐哐的敲响洛阳的警钟,号招天下的忠心之士,与我一道兴师勤王,讨伐奸宦张让,董卓兄弟,你来不来?”

    “来不来……这个这个……”董卓把那封信,翻过来掉过去,放在鼻子底下闻了又闻:“这个大将军何进,他写这封信,是啥意思啊?”

    叫两个谋士进来一打听,才知道国都洛阳,出了大事。

    其实也没多大事,就是史上有名的捞钱皇帝汉灵帝,蒙主宠召,死翘翘了。

    小说《三国演义》最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:“自从桓、灵之乱……”意思是说,这可怜的东汉帝国,就是汉桓帝、汉灵帝这俩皇帝合伙给弄灭亡的。前者汉桓帝在位之时,悍然下旨,禁止民间女子婚配,他老兄要先一个个的挑选过来。这个挑选的周期与流程肯定是短不了,结果搞得天下的男人都没得老婆可娶,冲冠一怒为红颜,引爆了巨大规模的黄巾军之乱。

    汉桓帝36岁就死了,死后没有儿子。大家在皇族里找了个年纪幼小的刘宏,这孩子才刚刚12岁,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帝。

    汉灵帝虽然年幼,但是知道好歹,即位之初,还是想发奋图强,做一番事业的。这时候他的母亲董太后,急如星火的跑来了,对他说:“乖儿子,你现在当皇帝了,赶紧,快想办法弄钱来,要弄多多的钱。”

    小汉灵帝极是困惑,说:“娘,我现在是皇帝了耶,这天底下的金银财宝全都是我的,我还有必要再弄钱吗?”

    董太后仰天长叹:“孩子啊,你怎么这么缺心眼啊?钱明明是在别人的手里,让别人花着,让别人快活着,你怎么说钱都是你的这种昏话?可怜的娃呀,你都让那些坏书生教坏了。娘亲告诉你啊,钱这东西,只有到了自己的手中,才算是自己的,你赶紧去弄钱,快点去啊你!”

    小汉灵帝还在拼命的挣扎:“娘,你说的那些钱,的确都在老百姓的手中。可这些老百姓都是我的子民啊。现在国家积弱,这就好比水塘中的鱼儿还小,何不等鱼儿长大,等百姓们都富足起来,我们再捞钱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董太后恨声道:“傻娃呀,你缺心眼缺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!岂不知捞钱这种事儿赶早不赶晚。你越早弄钱,花得痛快,你就越开心,你非要拖拖拉拉,我说傻娃,你是不是想急死娘亲啊?”

    经过董太后的谆谆教诲,心智未成熟的汉灵帝,终于走上了捞钱的不归路。大太监张让、赵忠帮他出主意,先是敲诈各地进贡的贡使,而后成立专门卖官的衙司:西园。将朝廷中的所有官位明码标价,言不二价,童叟无欺。

    汉灵帝出售的不仅是空缺的官职,已经任命的官员也必须要缴足金额,才可以继续就任。当时有个巨鹿太守司马直,其人为官清正,志向高洁。汉灵帝非常欣赏他,就将他的官位削价百分之五十,只需要缴足三百万即可。担心司马直有意见,汉灵帝传诏,将司马直叫来,由太监们作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。工作之后,司马直悲摧赴任,走在路上,他越想越是别扭,行至孟津,给灵帝上书苦求不要再这么搞了,而后服毒自尽。

    还有个冀州名士崔烈,花了五百万买到了司徒一职,实际上就是帝国宰相。上任的时候,汉灵帝看着他,突然感觉自己吃了大亏,心里极度不平衡,忍不住对人说道:“吃老亏了,这个宰相本来可以卖一千万的。”

    汉灵帝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