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节
《收藏m.pomoxs.cc第一时间阅读完本小说》
际权力的。寻常人等弄到这么个官职,等于是被打入冷宫,一辈子也甭想翻过身来。
可这个倒霉的职务于董卓而言,却无异于蛟龙得水,虎落群山。这是因为他和正常人不一样。正常人只是适应太平时日,遭逢乱世就悲摧了,而董卓少年游侠,太平盛世就意味着他的末日,只有乱世,才能够让他那冲突型的人格,获得一席用武之地。
董卓,是个典型的铁血军人。
所以军司马这个闲职落到了董卓手中,却是正合其用。他甫到战场,就率领着追随他得羌族勇士们,呐喊着冲上前去,直杀的西羌人士人头滚滚,心寒胆裂。
捷报传来,朝廷欣喜若狂,立即将董卓晋升为郎中,食禄三百石。这个职务,类似于一个营长,有着战前指挥权的。此外,朝廷厚赏,赏给了董卓一大笔奖金:九千匹绢。
董卓说:“这么多的绢,要是缝制成衣服的话,我一辈子也穿不完。可是我董卓舍身杀敌,又岂是为了这些?我只是……唉,把这九千匹绢,分给大家吧!”
董卓散金分绢,休恤士卒,嬴得了手下士兵的衷心爱戴。
把朝廷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,这事,曹操没干过,刘备也没干过,只有侠肝义胆的董卓,才有可能干出来。徜如果董卓把他这种风格坚持下去的话,未来的天下,曹操刘备铁定是没戏的。而事实上,董卓的表现也越来越精彩,很快他又以一次非凡的军事行动,证明了他是东汉帝国军中的翘楚。
【5.痛苦的选择】
眨眼工夫到了东汉末年,董卓已经52岁了。
英雄老矣,再不复当年的英骨侠风。
就在董卓浴血沙场、上演着一幕悲壮的英雄史诗之时,放荡不羁的曹操长大了,变得更加没品。
少年曹操侍仗着父亲的势力,与袁绍结成了搭档,整天为非作歹,坏事干尽。有一天这俩恶少出门,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娶亲,猜猜这俩家伙都干了些什么?他们趁夜持刀,跳入人家的院子里,将新娘子劫持了。
两人对新娘子干完坏事之后,急忙忙的逃走,可是袁绍逃走时心慌,一头冲进了荆棘丛中。正如佛经所说,人生之苦,如在荆刺,心不动则不苦,心动必然是被刺伤。跌入荆棘丛中的袁绍真切的体验到了这句哲理。他身在荆棘丛中,一动不动就没事,身体动弹一下,就立即被棘刺扎得泪流满面。
这下子可悲摧了,眼看着人家就要追上来了,可咋个办呢?
情急之下,就听少年曹操嗷的叫了起来:“快来人啊,强暴新娘子的歹徒在这里……”
听到喊声,袁绍心里一急,生怕被人捉到活活打死,“噌”的一声,竟然从荆棘丛中钻了出来。追赶者闻声赶来,这两个坏东西却已经翻墙而走,逃之夭夭了。
这段故事,不知是何缘故,没有被引用的《三国演义》之中,但却记载在更古老的《世说新语》之中。作者讲述这个故事,是想展示少年曹操的过人机智,而我们看到的,却是曹操那不堪入目的品行。
于是一个棘手的难题,就这样摆在了我们面前。
这里有两个人:一个出身寒苦,少年行侠天下,不计报酬为国效力,对士卒体恤体贴,得到的赏赐分文不取,与部属分享的铁血军人;另一个是品行不端,横行不法,公然持刀入室,劫暴新娘子的宦二代恶少。
如果让你在这两个人中选择,你会选择哪一个呢?
如果你不知道前一个是董卓,第二个是曹操的话,这个选择是毫无疑问的。但你现在知道了,你的选择,恐怕会变得艰难而痛苦。
选择的痛苦,源自于我们对于人性的晦涩认知。
通常情况下,我们对于人性的认知,趋近于光明面。认为人性是倾向于善的,是光明的,是利他的。董卓正是这样认为的,所以他少年游侠,不惜杀掉家中唯一的耕牛款待朋友。为了国家和民众,他不计酬报,无怨无悔的付出与牺牲。这种趋善的性格,为他的人生带来了成功,获得了朝廷的赏识并获得了权力。
帝国的权力,是不受任何监督的,只需要对上负责既可。于董卓而言,当他发现权力能够带给他许多快感,此前的他因为对权力的一无所知,而付出了太多却没有任何酬报之时,他的心理一下子失去了平衡。
这时候的董卓,会发现他被人骗了,别人骗他流血牺牲,而欺骗他的人却依附在权力的羽翼之下,恣意的享受着人生。凭什么啊?凭什么付出的是他董卓,而享受的是别人?
此念一动,从此万劫不复。
此后的董卓,再不复昔日的侠肝义胆,尤其是在他52岁那年与黄巾军作战失利、被朝廷责罚、将他的职务一撸到底之时,他的心理更不平衡了。
老子流了那么多的血,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,也没听你们这些人给一句公道的评价。只不过一次小小的失利,就将老子削官去职。此后老子如果再犯傻,再白白替你们卖命,老子就不姓董!
人性中的暗黑力量,牢牢的攫住了董卓。这个少年时代传奇的侠客,正迅速的走向他的反面。
反观曹操,这厮却是一个人性大师。他知道人性中有善的一面,也有恶的一面,善的一面需要坚持,而恶的诱惑力量,则是怎么强调也不夸张。一个人只有在少年时代经历了重重诱惑,知道这些诱惑是怎么回事,等成年之后,才不会轻易的被诱惑。
越是自幼清苦的人,越是没有尝到权力滋味的人,成年之后越是易于被引诱。相反,你曾尝到过这些诱惑的味道,黑暗诱惑所带给你的快感就会降低,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你抵御诱惑的能力。
但这个道理,你不能说得太多,更不能说得太明白,太透彻。你说得太明白了,年轻的孩子都以此为理由,撇下学业不理,都要求先尝尝诱惑的味道,那可怎么办?
不要说普通人,就连大耳朵刘备刘玄德。当36岁的董卓驰骋疆场之时,刘备也已经7岁了,这个双手垂过膝盖的小东西,指着家门口的大树,说:“等以后我当了皇帝,就以这棵大树当我的伞盖……”
连7岁的刘备,都知道帝王的滋味是何等的美妙,你却希望成年的董卓抵御这种诱惑,这又怎么可能?
【6.做人不要太无耻】
52岁时的董卓,因为作战失利,被免去军中职务。
这一次免职,激发了他对朝廷的不满,与对自己付出与所得极端不成比例的愤懑心情。
53岁那年,黄巾军起事的势头越来越猛,而且引发了雪崩效应。据守边疆的朝廷官员韩遂与马腾,突然亮出了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公然向国都洛阳方向进军。这是帝国官员的正式叛乱,标志着帝国的分崩离析。
反叛的官员中的马腾,有个儿子叫马超,他就是未来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。不过这一年,马超刚刚9岁,还不至于对朝廷构成威胁。
不过韩遂、马腾的数万人马,就已经够让朝廷紧张的了。朝廷胆战心惊,生怕韩遂、马腾之乱,再引发更大规模的雪崩,更多的官员起兵来攻打自己,那么这个朝廷就算是到头了。
被撤职的董卓再度被征召,因为他手下的士兵都是凉州人,熟悉当地的情形,所以这次平叛非董卓出马不可。
于是愤懑的董卓披挂上马,率士兵向凉州挺进,三军行过望垣